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,厚植青年学子爱国情怀,近日,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“乡”约仲夏,“豫”见青春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濮阳市台前县,开展以“探寻黄河文化、传承历史记忆、服务乡村教育”为主题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。
情系乡村学堂,厚植爱国情怀。在侯庙镇杨口宏志小学,实践队员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,通过讲述革命先烈事迹、传唱红色歌曲、开展主题绘画等形式,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感受革命精神、增强爱国意识。课堂上,孩子们积极参与、踊跃发言,爱国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萌发。
踏寻黄河足迹,科普法规要义。为普及《黄河保护法》,增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,实践团队来到黄河滩边开展“志愿黄河行”活动。队员们结合生态修复、节水工程等案例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沿岸村民和行人宣传黄河保护法规,推动法律知识深入人心,进一步提升沿黄地区域群众的环保法治观念。
重温渡河壮举,汲取奋进力量。在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馆,队员们通过观看珍贵图片、文物展品,重温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,深切感悟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环境下展现出的英勇与智慧。实践队员纷纷表示,要铭记红色历史,赓续革命精神,把爱国之情、强国之志转化为奋斗行动。
探秘羽绒世界,感悟匠心传承。为更好体会当地产业文化,理解台前发展历程,实践队员走进河南羽绒博物馆,开启了一场关于羽绒的奇妙之旅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队员们了解了羽绒的起源、发展历程以及制作工艺的演变。从最初的原料采集到复杂的加工工序,每一个环节,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汗水。队员们还近距离观察了传统与现代制作工艺的融合,深刻感悟到“精益求精、传承创新”的工匠精神。
此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,让团队成员们在服务乡村中加深了对黄河文化、红色精神和地方产业的理解,锤炼了责任担当与实践能力。下一步,学院将继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、在服务中实现价值,为乡村振兴和地方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