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
社会实践
河南工业大学 “三下乡” 星火燎原团队——艰苦里,藏着滚烫的热情
发布时间:2025-08-04 18:15:18 作者:

为了推动教育公平性、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培养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,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“星火燎原”团队于7月4日到达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市焦村镇湾李小学,于7月7日开始为期21天的暑期支教活动。

曲曲折折的路,盘绕在山梁。山上的大风车缓缓转动,地上的坑洼里填着碎石,车轮碾碎石子,发出“咣当咣当”的响声。就这样,星火燎原小分队的12个成员怀着忐忑的心来到了湾李小学。

图一:学校教学楼

初到校园,现实给了年轻人们下马威:没有空调的房屋热得像蒸笼,他们把教室的矮脚木桌拼起来当床,每天搬来搬去;商家发的塑料蚊香盘立不住,就用牙签搭成三角支架——这簇“倔强的蚊香”,成了他们与艰苦环境过招的第一个战利品;最绝的是太阳能淋雨袋,黄墙根下,男生们用绑带和矿泉水瓶固定水管,让山间的夏日终于有了清凉的回响。

图二:水管通水

环境虽然较为艰苦,但志愿者们更在意的是:如何让21天的课堂,真正成为孩子们看世界的窗口?

终于到了7月7日这一天,支教老师们见到了他们的学生,这些孩子们也迎来了他们期待中的老师。这天,孩子们坐姿端正,抬头挺胸,一双双好奇的大眼睛透露着期待和纯真,一个稍显稚嫩的声音出现了:“老师,你们为什么来到这里?”这些孩子,脸上脏兮兮的,衣服上一个又一个的黑色小块,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,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。也许,星火燎原小分队来这里的意义就是:告诉他们,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。“教书育人”这份责任在12个年轻人的心中更加沉重了。阳光注满树叶,七月在蝴蝶间浮游。老师、孩子们滚烫的心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碰撞在一起,擦出不一样的火花。这些孩子都很可爱,他们会用自己的作业纸给老师叠一个小爱心,他们会用最质朴的文字写给老师最深情的告白,他们会用蹩脚的英语表达对老师的喜欢,他们会用课堂上的全神贯注来感谢老师的付出。这一天,老师们收获了他们的小粉丝们,孩子们收获了他们最爱的老师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三:孩子给老师叠爱心

志愿者们除了教孩子们课本上的知识,还有丰富的活动。“老师的手着火了!”教室外突然传来惊叫。支教老师的掌心跳动着橙红色火焰,却面不改色——这是团队设计的“掌中火”实验:用洗洁精泡沫包裹少量丁烷,火焰因手上的水隔离高温,只会轻盈跳跃。孩子们挤在老师跟前,眼睛瞪得溜圆,有个男孩甚至伸手想摸(被老师笑着按住)。“火焰像风车转起来的光!”课后,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追着老师问,“山里的篝火,是不是也藏着这样的秘密?” 化学原理和实际生活的生动结合,这簇“掌心火焰”点燃的不仅是好奇心,更让孩子们发现:原来身边的一切都藏着知识密码。

    

:“掌中火”实验

七月的夏日,孩子们藏在细节里的回应,是比阳光更滚烫的温度。美术课上,戴眼镜的男孩举着画纸笑出虎牙——蓝黄笔触勾勒的高楼间,橙色飞机掠过“汝州高铁站”的字样,那是他听老师描述后,对“爸妈打工的城市”最质朴的想象;手工课的彩纸在课桌上开出花,歪扭的千纸鹤翅膀上留着折痕,紫色纸船里还压着片晒干的野菊花,这些奇怪又可爱的东西被孩子们偷偷塞进老师的教案本;体育课的尘土里,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被追着跑,突然有双小手扶住她后腰——是总躲在后排的小女孩,记住了“跑步别摔着”的叮嘱。褶皱的画纸、颤动的纸鹤、温热的掌心,这些从山里孩子心底漫出来的回应,比七月的山风更烫人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图:学生展示美术作品

值此夏日,一群大学生“豫”见了一群大山里的孩子。对于支教团的成员们而言,这21天将会是他们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时刻。他们愿意付出爱,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光。而对于湾李的孩子们来说,这些来自河南工业大学的哥哥姐姐们,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那颗闪闪发光的星星,激励着他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勇敢前行。志愿者们都相信,微光不灭,这群孩子也会努力成为一束光,照亮更多的人。



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   地址: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莲花街100号  邮编:450001  All Rights Reserved   © 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