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基石。为帮助初一学生更好的适应新阶段的学习生活,有效疏解成长中的困惑与压力,同时强化安全防范意识,近日,一场以“关注心灵成长,守护青春航向”为主题的心理课,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杜集镇第二初级中学的七(二)班的教室里面温情开讲。
四格纸条:让情绪在笔墨间流淌
“请大家在这张画有四格的纸条上,分别写下:我是个什么样的人,我的梦想是,我喜欢干什么,我有什么缺点。”同学们或低头沉思,或快速落笔,将内心的想法倾注于纸面。老师将纸条收集起来,针对性的帮他们排忧解难,并鼓励道“初中是新的开始,只要大家试着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,身边的同学或者老师都能帮助你解决。”这场看似简单的书写活动,成为孩子们打开心扉契机,让彼此的距离悄然拉近。
视频课堂:用案例筑牢安全防线
“大家收到过‘恭喜中奖’的短信吗?”随着老师的提问,一段反诈骗视频开始播放。视频中,与同学们年龄相仿的“中学生”因轻信“游戏账号低价充值”的谎言,偷偷用父母手机转账,最终骗走了近千元。之后,老师给大家讲了“四不原则”:不轻易点陌生链接,不随便透露验证码,不瞒着爸妈转钱,不轻易相信任何网友,不少同学拿出笔记本记下了“防骗口诀”。
紧接着,反校园欺凌的视频的播放让课堂变得严肃起来。视频中,被欺凌的同学默默躲在角落流泪,曾经开朗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;而欺凌者在受到学校处分后,才明白一时的冲动会给别人带来长久的伤害。老师告诉同学们:嘲笑辱骂不是在开玩笑,动手推搡更是不对,尊重他人是最基本的。同学们认真承诺,不做校园欺凌行为;遇到校园欺凌现象时,会勇敢伸出援手,及时向老师报告。
一堂课的温度,照亮成长长路
这堂40分钟的心理课,没有枯燥的说教,却让情绪疏导有了烟火气,让安全教育有了代入感,让团队协作有了欢乐感。夕阳下,教室后墙的“成长角”里,贴满了同学们的“心理四格纸条”,旁边是大家签的“反欺凌承诺书”。这堂心理课留下的,不仅是照片里的笑脸,更是刻在孩子们心里的安全感与幸福感,心理健康是人生幸福的基石,它如同隐形的护盾,支撑着个体应对生活的跌宕起伏。简短的心理课帮助孩子们以平和的心态接纳自我,在挫折中保持韧性,在压力下找到平衡,既不会因过度焦虑而错失机遇,也不会因情绪失控而伤害他人。心理健康更赋予我们感知幸福的能力——懂得欣赏生活的美好,建立温暖的人际关系,在自我实现中收获价值感。
图一:同学们专注书写“心理四格纸条”,将心事倾注于笔端。
图二:大家聚精会神观看反诈骗视频,不时记录防骗技巧。
图三:老师谈反校园欺凌,同学们认真思考。
图四:“你画我猜”,欢声笑语中拉近彼此距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