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,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“乡”约仲夏,“豫”见青春团队在濮阳市台前县侯庙杨口宏志小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。团队以艺术为桥梁,通过美育课堂、文化开创等形式,为乡村注入文化活力,在实践中谱写青春与乡土的融合乐章。
多彩课堂,播种艺术萌芽。在课程设计环节,为激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艺术潜能,团队成员经过多次研讨与学情分析,一致决定采取“七彩艺术课堂”形式,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分层课堂,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划,通过差异化课程设计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,全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、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图一:同学们积极在黑板上画画
艺术工坊,绽放艺术火花。在趣味绘画课堂上,对于低年级同学,他们的绘画能力相对较弱,经小组讨论一致决定:低年级以激发想象力为主,通过形状猜谜活动,吸引孩子们融入课堂,将想象力转化为具体的艺术语言。葡萄、香蕉、音符、太阳……一个个图案出现在黑板上的那一刻,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出它们的名字。随着美术课地进行,孩子们从开始认识绘画事物到基本掌握绘画技巧,最终能独立完成绘画。
图二:同学们在团队成员教学后认真画画
主题创作,激发无限创意潜能。高年级通过开展“版画记忆”“想象创意”等进阶课程,传授绘画方法。团队成员们运用透视构图,立体彩绘等技法,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艺术,在临摹与创新中提升艺术表现力。卡通人物“喜羊羊”“哪吒”等热门IP的加入为课堂注入新鲜活力。这种“感知——想象——创作”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不仅夯实了学生的艺术基础,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们善于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。
图三:团队成员教学生们画哪吒
艺术嘉年华,共享成长的欢乐时光。在此次支教活动中,团队成员通过鼓励与引导,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,鼓励孩子们观察家乡的一草一木,并用画笔记录下来。从最初的羞涩不敢下笔,到最后大胆创作,甚至兴高采烈地跑到老师面前展示作品,孩子们的变化让老师们感到所有付出都值得。通过这次活动,学生不仅提升了绘画技能,也开拓了视野,变得更加开朗、自信。希望老师们的努力,能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艺术的种子。
图四:同学们高兴的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