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庄稼汉庄稼汉,武装起来千千万,侵略者他敢来,地上地下一齐打,四面八方齐开战,打他个人仰马翻,打他个魂飞魄散,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!”这一段充满昂扬气息的歌曲,描绘了冀中民众开展地道战、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火热场景,7月15日,化学化工学院暑假社会实践“青春红迹”小分队走进冉庄地道战遗址,感受当年抗战先辈不屈的精神。
7月15日下午出发,经历一个小时左右到达冉庄地道战。首先小队成员来到了冉庄地道战博物馆,在博物馆内观察到当时冉庄村村民抗击敌军时的枪械、地雷等物品,还有各种房屋、堡垒、地道口的模型,英雄石像,以及当时人们穿的衣服,遗留下来的纸质材料和英雄事迹。不过据向导介绍,馆内藏品106件,画面23幅,照片和复印资料24份;以及聂荣臻等老-辈革命家的题字、题词16件。重要藏品有:地道战首战告捷,县武委会颁发的奖旗一面,当年发布动员及战斗号令的军号。还复制有地道战民兵战时装、子弹袋、土电话等文物。一边听向导介绍这些物件一边听其中蕴含的故事,仿佛身临其境,使人心情澎湃,情绪激昂。
然后小队成员来到了冉庄地道,据介绍,冉庄地道一般宽0.7米至0.8米,高约1米至1.6米上距地面两米多,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,顺沿东、西、南、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,再由干线延伸出24条直线,直通村外何周边几个村,最后挖成户户相连、村村相通、四通八达、上下呼应,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。在地道里面小组成员观察到,洞内设有卡口、翻板和防毒、防水门,或者将地道挖得忽高忽低、忽粗忽细、并且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。地道内还设有指挥部、休息室、储粮室,设有路牌和油灯,还有地下兵工厂、陷阱等多处秘密设施。
最后小队成员从地道口出来,来到了冉庄村的小巷里,据向导介绍,在村中的墙壁,地面,井壁,衣柜等不易发现处,一般存在地道口,伪装得与建筑物一模一样,使敌人难以发现。沿着小巷走便会在一个交叉路口发现一个大槐树和一个古钟,千年古槐,铮铮大钟,记录着冉庄的烽火年月。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”、“誓死不做亡国奴”、“反蚕食、反扫荡、反封锁”等抗日标语到处清晰可见。沿街小摊上摆的是各式模型枪和各种版本的《地道战》,老槐树和古钟前,不时有游客头扎白毛巾,腰里别上两颗手榴弹模型,拉着敲钟的绳子演上一出“高老忠就义”。
在参观的3000多米的地道内,最令人驻足流连的是地下兵工厂。黑暗狭小的摆道内,当年的民兵锻造打制大刀、长矛及地雷、手榴弹等武器近万件。正是因为有了地下兵工厂,冉庄民兵才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武工队、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,歼敌2100余名。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作出卓越的贡献。冉庄地道战遗址是融爱国主义教育、国防教育和旅游于一体的、独具特色的理想参观地,也是为后人留下的一处永恒的、宝贵的历史财富。


